山西大学星空平台app  |  设为星空平台app  |  加入收藏  |  中文版  |  English
当前位置: 星空平台app» 学术科研» 学术动态
学术科研
学术动态
第十一届中国新闻史青年学者论坛顺利召开
时间:2025-10-21 阅读次数:

2025年10月18日至19日,由中国新闻史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山西大学共同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研究室、山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承办的第十一届中国新闻史青年学者论坛在太原举办。论坛主题为“破立之间:‘两个结合’视野下中国新闻学研究的历史传统与文化主体”。山西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卢宇鸿,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所长刘利,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院长、《现代传播》主编隋岩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山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庞慧敏主持开幕式。

卢宇鸿对来自全国各地新闻史领域的专家学者表示诚挚欢迎,并介绍了山西大学的办学历史、山西红色新闻文化传统及丰富的新闻实践资源。他表示,山西大学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拥有传统优势,近年来,山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卢宇鸿首先预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他期待以此次论坛为纽带,依托多元互动交流赋能山西大学新闻传播学科建设迈上新台阶,更期盼各位学者在充分研讨、畅所欲言中,为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科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注入青春活力、贡献智慧力量。

刘利表示,“中国新闻史青年论坛”的学术品质和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论坛已逐渐成为国内新闻传播学界一个知名的学术品牌。她指出,推动中国新闻史论研究突破传统的学科边界,以历史的经验和理论的智慧回应“人机共生”时代的传播变局,引领青年学者在技术理性与人文精神的融合中培育学术自信,已成为无法回避的核心议题。

隋岩教授代表中国新闻史学会致辞,他表示,本届论坛的主题立意高远,意蕴深邃,精准地捕捉到了当前中国新闻学研究的时代脉搏与核心命题。研究者要于“破立之间”探寻中国新闻学的根脉与灵魂,以“两个结合”筑牢中国新闻学研究的文化主体性,并寄语青年学者,扎根新闻实践,做“破立”征程上的先锋与栋梁。

主旨演讲环节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研究员叶俊担任主持。环节内容重点围绕两大研究层面展开:一方面,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林绪武教授以“中共党报党刊史的跨学科研究”为主题,深入剖析该领域的跨学科研究路径;另一方面,四川大学新闻学院张放教授以端午拜节祝颂语“快乐”到“安康”的话语传播流变为例,探寻历史语境与现实传播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新范式。

  

学者论坛聚焦核心议题,特邀当前新闻史学界的代表性青年学者参与交流。来自江西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梁德学副教授、北京工商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的王雪驹讲师及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杨鹏成博士研究生,围绕论坛主题深入探讨,既展现了新闻史研究领域青年力量的学术思考与探索实践,也凸显了优秀青年学者的学术活力与专业风采。

  

  

平行分论坛分三场次,共8组分别在18日下午和19日上午进行。与会学者就抗战时期的国际传播、晚清民国时期的新闻传播、新闻教育与技术史、华北抗日根据地传播史、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动员实践、革命动员的多维实践、战时视觉媒介实践、根据地的报刊活动等议题进行了充分热烈的交流,现场学术氛围浓厚。

在闭幕交接仪式上,山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庞慧敏、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王明亮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研究员叶俊,共同完成了论坛吉祥物的交接。王明亮副教授代表第十二届中国新闻史青年学者论坛承办单位发表致辞,诚邀与会学者来年相聚广州。

全国各地30余所高校、科研机构的70余名专家学者以及山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师生参加论坛。论坛得到《新闻与传播研究》《新闻大学》《编辑之友》等学术期刊的大力支持。

山西大学新闻学院 联系电话:0351-7011855 地 址:山西省太原市坞城路92号(邮编 030006) (晋)ICP备05000471号
建议浏览使用:1024*768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Mozilla1.7、IE6.0版本浏览器